BIM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应用都有什么?
相比较其他施工企业来说,机电安装公司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难题主要在于机电管线深化设计复杂,二维设计非常容易出现管线打架现象,在传统施工方式下返工的概率非常大,且分散的二维图纸修改麻烦,若业主有设计变更,则需要大量的修改,工作量非常大,不仅仅造成人力、财力浪费,还将延误工期。另外,机电安装的施工管理困境还包括,项目施工进度难以监控,材料管理难以有序,项目的多个参与方也难以有效协同沟通;项目竣工后,没有整体的竣工模型,难以进行后续维护管控。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在国内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推进,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为解决企业在施工管控中的各项难题,发挥巨大价值。今天笔者主要对现今BIM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做一下小结。
一、BIM技术在机电施工中对施工设计的进一步深化
在机电施工设计图中,标准的预制管路常以线型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各专业的管路往往存在相同标高的布置方式,如按照施工中常用的做法,在施工现场先做样板的形式,进行对比、更改、再对比、再更改,通过反复的拆改来最终确定施工方案,就导致费工费时。
通过BIM技术,将各专业管线的位置、标高、连接方式及施工工艺先后进行三维模拟,按照现场可能发生的工作面和碰撞点进行方案的调整,最终实现方案的可施工性,这样就将原来需要实际改拆的工作运用电脑实现,不仅省时省力还大大节约了成本,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同时将完成后的方案通过三维剖面图及动态漫游等方式展示给施工工人,使工人更好的理解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更能很好的缩短工期。
二、基于BIM的现场管理
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采集现场数据,建立现场质量缺陷、安全风险等数据资料,与BIM模型即时关联,方便施工中、竣工后的质量缺陷等数据的统计管理。应具备以下特点:
1.缺陷问题的可视化:现场缺陷通过拍照来记录,一目了然;
2.将缺陷直接定位于BIM模型上:BIM模型定位模式,让管理者对缺陷的位置准确掌控;
3.方便的信息共享;让管理者在办公室即可随时掌握现场的质量缺陷安全风险因素;
4.有效的协同共享,提高各方的沟通效率:各方根据权限,查看属于自己的问题;
5.支持多种手持设备的使用:充分发挥手持设备的便捷性,让客户随时随地记录问题,支持iPhone、iPad、Android等智能设备;
6.简单易用,便于快速实施:实施周期短,便于维护,手持设备端更是一教就会;
基于云+端的管理系统,运行速度快,可查询各种工程相关数据。
三、BIM技术对施工进度的模拟控制和更新
目前,我国的施工进度管理主要是采用P6、Microsoft Project等工程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管理,进度管理模式仅停留在二维平面上,对于标段多、工序复杂的建设工程,对施工进度的管理难以达到全面、统筹、精细化,采用BIM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三维激光扫描和高像素数码相机的全景扫描,将施工现场的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集合在一个可视的3D或4D的建筑模型中,对施工现场进度进行形象、具体、直观的模拟,便于合理、科学地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直观、精确地掌握施工进度,对不同施工标段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和全盘的控制,利于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四、BIM技术对设备运维资料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档案资料协同管理平台,可将运维阶段需要的信息包括维护计划、检验报告、工作清单、设备故障时间等列入BIM模型中,实现高效管理与协同。
施工方在竣工交付时,不仅是交付实体建筑,更是应将富含大量运维所需的BIM(建筑信息模型)一并交付,当然,施工方也应在整个过程中给予配合或自行整理录入所需的运维的信息。让BIM实现项目生命全周期的管理,为施工方提供及时、直观、完整、关联的项目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实现BIM竣工模型(虚拟建筑)的信息与实际建筑物信息一致。
后期提交竣工模型后,利用BIM竣工模型,通过软件开发,在模型中植入设备管线的逻辑关系,形成基于BIM竣工模型的设备管线应急运维系统。通过BIM模型设备提醒功能,定期提醒业主维护、检查设备,打造智能化城市。
当然BIM软件技术应用不仅仅如此,还有许多应用点等着我们去挖掘,BIM技术将是让机电安装行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也将成为机电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利用BIM技术不断实现施工企业各专业的协同工作,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明显的提高施工精确度,为施工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质量、提升工期,不断增强机电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chinarevit.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