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CAD入门干货知识整理

发布:厚学神兵 浏览:1401人 分享
发布于:2018-01-25
  CAD作为我们工程人必备技能之一,我们经常性的碰到很多让我们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不仅仅是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时对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打击也非常的大,今天厚学网给各位罗列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如何替换找不到的原文字体?
  复制要替换的字库为将被替换的字库名,如:打开一幅图,提示未找到字体jd,你想用hztxt.shx替换它,那么你可以去找AutoCAD字体文件夹(font)把里面的hztxt.shx 复制一份,重新命名为jd.shx,然后在把XX.shx放到font里面,在重新打开此图就可以了。以后如果你打开的图包含jd这样你机子里没有的字体,就再也不会不停的要你找字体替换了。
  2、如何删除顽固图层?
  方法1:将无用的图层关闭,全选,COPY 粘贴至一新文件中,那些无用的图层就不会贴过来。如果曾经在这个不要的图层中定义过块,又在另一图层中插入了这个块,那么这个不要的图层是不能用这种方法删除的。
  方法2: 选择需要留下的图形,然后选择文件菜单->输出->块文件,这样的块文件就是选中部分的图形了,如果这些图形中没有指 定的层,这些层也不会被保存在新的图块图形中。
  方法3:打开一个CAD文件,把要删的层先关闭,在图面上只留下你需要的可见图形,点文件-另存为,确定文件名,在文件类型栏选*.DXF格式,在弹出的对话窗口中点工具-选项-DXF选项,再在选择对象处打钩,点确定,接着点保存,就可选择保存对象了,把可见或要用的图形选上就可以确定保存了,完成后退出这个刚保存的文件,再打开来看看,你会发现你不想要的图层不见了。
  方法4:用命令laytrans,可将需删除的图层影射为0层即可,这个方法可以删除具有实体对象或被其它块嵌套定义的图层。
  3、打开旧图遇到异常错误而中断退出怎么办?
  新建一个图形文件,而把旧图以图块形式插入即可。
  4、在 AUTOCAD中插入 EXCEL表格的方法
  复制EXCEL中的内容,然后在CAD中点编辑(EDIT)–选择性粘贴(PASTE SPECIAL)–AutoCAD图元–确定–选择插入点-插入后炸开即可。
  5、在 Word文档中插入 AutoCAD图形的方法
  可以先将AutoCAD图形拷贝到剪贴板,再在Word文档中粘贴。须注意的是,由于AutoCAD默认背景颜色为黑色,而Word背景颜色为白色,首先应将AutoCAD图形背景颜色改成白色(工具-选项-显示-颜色)。另外,AutoCAD图形插入Word文档后,往往空边过大,效果不理想,可以利用Word图片工具栏上的裁剪功能进行修整,空边过大问题即可解决。
  6、将AutoCAD中的图形插入WORD中有时会发现圆变成了正多边形怎么办?
  用VIEWRES命令,将它设得大一些,可改变图形质量。
  7、将AutoCAD中的图形插入WORD时线宽问题
  当需要细线时,请使用小于等于0.25的线宽;当需要粗线时,设置大于0.25的线宽(大于0.25的线在Word里面打印时,打印出来的宽度大于0.5mm)。注意:必须在CAD里面激活线宽显示,如果从Word里面双击编辑过图片,请重新检查激活线宽。 当需要的线宽在0.25–0.5之间时,请使用多段线设置宽度。
  8、AutoCAD在XP操作系统下打印时致命错误怎么办?
  这跟AutoCAD 2002及以上版本使用打印戳记有关。在2000版时,增补的打印戳记功能就有很多的BUG,这个功能在2002版本后就直接做为AutoCAD功能。该功能在98操作系统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在有些XP系统中就会出错。所以在XP系统中昀好不要去开启该功能。如果你已经不幸开启了该功能而使AutoCAD在打印时出现致命错误,解决的方法只能是这样:在AutoCAD的根目录下找到AcPltStamp.arx文件,把它改为其它名称或删除掉,这样再进行打印就不会再出错了,但也少了打印戳记的功能,该方法对于2002版及2004版均有效。
  9、在 AutoCAD2002中移动文字就出错是什么缘故?
  移动文字时注意不要跨越尺寸线等文本,否则cad就会出现致命错误,取消正交绕过这些对象。
  10、打开dwg文件时,系统弹出 “AutoCADMessage”对话提示“Drawingfileisnotvalid”,告诉用户文件不能打开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可以先退出打开操作,然后打开“File”菜单,选“DrawingUtilities/Recover”命令,或者在命令行直接用键盘输入“recover”,接着在“SelectFile”对话框中输入要恢复的文件,确认后系统开始执行恢复文件操作。(文章来源:厚学网)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chinarevit.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